5月18日中午12點30分,我們在江蘇農墾淮海職教中心門前的藤架長廊下看到,一位老人左手撐著拐棍,右手拿著掃帚,正在有序地清掃著藤架下散落在石椅上、地面上雜枝碎葉,一輛手轉式的輪椅放在藤架南側的入口處。受到感動的我,頓時情不自禁地按下了快門,留下了老人做好事的瞬間。
“楊爹真是個好老爹,雖然坐著輪椅,他還每天拄著拐棍把這里打掃得清清爽爽。”與藤架長廊一路之隔的淮海賓館大廳服務人員段海紅看到我拍照,連忙說,“我幾乎天天望見楊爹義務打掃衛生,這沖他這種精神,你可要表揚表揚老人喲!”
這名已經91歲高齡的老人名叫楊文才,是江蘇農墾淮海農場建國前的離休老干部,因為抗美援朝,1951年23歲的楊文才毅然報名參軍,后因戰局的扭轉,他從102師改編成農建四師,來到淮海農場屯墾戍邊。從1953年直到離休前,楊文才一直是單位的會計。現在坐著輪椅來到藤架下休息聊天是他每天的必修課。
無意中看到老人掃地的場景,頓時引起了我的興趣。在與老人的交談中得知,原來三年前行事不便又獨自一個的楊文才來到兒子家居住時,一直呆在家中嫌悶的老人,發現距離家中100多米遠的紫騰藤架下有塊40多平方米的“T”字形長廊,長廊下每天聚集著許多老人在這里閑談聊天。有了休閑好去處的老人十分興奮,雖然他耳朵聽力出了點問題,也妨礙了他與其他老人的交流,但楊文才還是天天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享受著這兒清涼的環境和大家聚在一起聊天的氛圍。
但楊文才很快發現,這里不屬于環衛工人的打掃范圍,每次他與老人們聚在一起時,石椅和地面上的雜物卻讓這里的環境很不協調,這讓一生愛好干凈的楊文才來說,很不舒服,于是就主動承擔起這里的環境衛生工作。
“開始掃地時,我把掃帚和簸箕放在綠化叢中,沒曾想,僅過了一周,掃地的工具不見了蹤影,以后,我只好每天上午或是中午,提前帶著掃帚簸箕和抹布來這里揩擦打掃,在其他老人還沒到來之前,掃清長椅地面,揩去鳥蟲屎后,再垃圾倒入100米開外的垃圾桶中。”楊文才告訴我。
記得在去年,楊文才的媳婦韓中秀還特地在QQ朋友圈中發帖為公公點贊,說到底是軍墾傳統文化培養出來的干部,連做好事也是這么執著。只是我每次經過這里,總是看到農場的老人們聚在這里暢談的場景,這里已經成為了老人們茶余飯后交流感情,乘涼娛樂的好地方。可是著實沒有想到,這里的環境衛生竟然被這么一個九旬老了給“承包”了去。
“每天這里人多時就有2、30人,要不是楊老爹一直堅持打掃衛生,哪有這么清爽啊!”同樣是農建四師當兵出身的薛鳳山感慨地說。
“老楊,他就是我們的勤務兵啊!”每天總要來這里坐坐、聊聊天的虞明生老人,見我說到楊文才義務打掃這事時,連忙對我豎著拇指哈哈大笑地說,“他除冬天天冷或是風雨天外,其他季節只要老楊在家,這里一直是干干凈凈的,讓人特別愜意。”
“這里的空氣好環境優,我還經常躺在輪椅上睡午覺。”楊文才老人這樣說,“只要還能動,我會一直堅持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