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近年來,常常有大批當年上山下鄉回城知青集體回歸農場,參觀第二故鄉的變化,瞻仰農建四師歷史陳列館,拜訪當年一起勞動過的老領導、老職工。每一次的相聚,回城知青和老職工們相擁而抱、促膝長談、動情落淚、依依不舍的生動場面,都會感動很多人。而每每此時,我都會站在遠處凝望,遐想著人群中的白發老人,有一位或許就是我的老父親,一位當年滿腔熱情做了十五年知青排長、如今已離我而去十五年的農墾轉業軍人。現又正值父親節來臨之際,讓我對父親的無比思念,便化作串串字符,躍然筆尖……
父親生于1934年1月,卒于2003年7月26日。父親的突然離世,對于毫無防備的我們,打擊確實很大,在當年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每每想到父親的音容笑貌,念及父親的慈祥以及對大家的好,都傷心至極,痛哭流涕,欲罷不能。
父親的一生是平凡的。他的平凡,在于他長相平常的外表、不高的個頭、微黑的皮膚,在于他不善言詞的表達、家境貧寒的出身,在于他默默無聞關心別人的實際行動,在于他沒有突出貢獻的工作簡歷。然而,在很多并不刻意的細節中,我卻常常能感受到父親的偉大。
或許我是家中老小的緣故,或許是父親性格的原因,印象中,父親從沒有認真與我談及過他的身世以及生平簡歷,所以對父親的懷念,很多只能來自母親傷心的回憶、父親生前的一些生活片斷和只言片語的串聯。
父親家中姊妹五人,排行老五。十五歲那年,解放前夕,父親參加了革命隊伍,當時所在的部隊為華東警備九旅,由于年少,父親成了首長身邊的一名通訊兵。當時,家族中還有一個父親的親侄兒和父親一同參了軍,只不過當時沒有和父親在一個部隊,參加完渡江戰役后就再沒了音訊。
按說,以父親的資歷,在隨后農墾的生產建設年代,他完全可以在官場上謀個職或者在某個好點的單位保個位。可父親從來就是淡泊名利,知足常樂。鑒于他耿直的性格、木訥的言談,父親此生終究與官場無緣。
父親從四九年參加革命到六十歲退休的這四十多年工作生涯中,一輩子做的最大的“官”,就是他不折不扣地做了十五年的知青排長,我常想,這恐怕就是他一生中最津津樂道、最值得炫耀的一件事了。
上世紀六十年代,伴隨大批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的到來,父親也迎來了他并不諳熟的“仕”途,他被指定成為足有幾十人之多的知青排排長,而且是正排長。只記得,等我上到了小學后,父親每天早晨的吹工哨子也便是我起床上學的號子。那時候總也想不明白,家里為什么總有那么多大哥哥、大姐姐,特別是遇到家里難得有點稍微好吃一點東西的時候,那人就更多了。再長大一點后才明白,原來是父親母親心疼這些年紀輕輕、剛出校門就遠離父母且沒吃過什么苦的城里孩子。時至今天,當年父親在灶下添柴、母親在灶上用面粉油炸螃蟹、我們幾個孩子和一幫知青圍著灶臺開心的邊吃邊等的畫面,一直是我關于美食最權威的記憶。
那時候,知青里偶爾也有幾個家境好一點可以帶上手表的,如果有誰能帶上一塊走后門或憑票購買的鐘山牌手表的話,那肯定要引來許多人羨慕的眼光。
記得有一天傍晚我放學回家,發現連隊后邊的廁所旁圍了許多人,出于好奇,我放下書包也奔了過去想看個究競。可誰想到,我看到的一幕竟是父親赤著上身站在齊腰深的糞池里用腳仔細地踩摸著什么,邊上還有很多人圍著一圈勸慰著那個扎兩條長辮子的大姐姐,等我剛聽明白事情的原委是這個大姐姐上廁所時不小心將手表掉進了廁所里的時候,父親已摸到了那塊閃亮的鐘山牌防水手表。
那時候我就想,父親,你有多傻啊,有那么多人在,為什么就是你下去替人撈這塊手表呢,且不說是臭氣熏天,就是你那赤膊的身體也抵擋不住那深秋瑟瑟的寒風啊,可是在那一刻,父親讓我看到了摸到手表那一剎在他臉龐閃過的一絲寬慰的笑意。
后來我常想,這張笑臉如果是父親永遠的定格,那該多好啊。可是命運卻不如人意,在以后多年的工作中,父親遇到了很多坎坷,很多時候父親是做了好事卻沒有得到好報,然而父親卻從來沒有在母親和我們子女面前埋怨過什么,相反還時常關照我們要與人為善,不要以怨報怨。
轉眼,我們做子女的都長大了,各自有了自己穩定的工作,有了自己的小家,有了自己的孩子。可父親總還不忘提醒我們,要干好自己的工作,要孝敬對方的老人,要照顧好自己的家人,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不知不覺中,我們回家探望父母的次數越來越少。當我們各自忙完自己的小家庭,有了一定條件想接二老過來享享清福的時候,父親卻因為一次嚴重的腰部疼痛到醫院檢查時被查出患上了胰腺癌,而且是晚期,醫生當時的斷言就是活不過三個月。
在父親生病住院期間,我曾幾次試圖請幾天假侍候侍候他,可父親卻堅決不讓,說有哥哥姐姐在,用不著那么多人,勸告我在新的崗位上要好好干,不能因為家里的事情而耽誤了工作。
在父親陸陸續續住院近3個月的時間里,如父親所愿,上班工作期間,我加倍努力,勤懇做事,只有在休息日或下班后利用早中晚時間去醫院看看父親,陪陪父親。直到父親臨終的那一天,我都沒有請過一天假、盡一個做女兒的孝道去醫院照顧父親。
當我發現父親的身體越來越不行的時候,那天我堅持請了一天假,決定在醫院里好好侍候父親,盡盡孝道。可是,那天,當我放下思想包袱準備在醫院好好侍候父親的時候,院部主任“準備后事”的最后通牒,猶如晴天霹靂,五雷轟頂。親愛的父親啊,這就是您的設計嗎?您留給我盡孝的時限難道就是您生命旅程的最后一天嗎?那一天,我的大腦是一片空白,稀里糊涂,心里只知道要做好一件事:到壽衣店買上一套最貴最好的壽衣給父親穿上,為父親送終。
就在這一天的午夜時分,父親穿上我親手為他購置的嵌有很多金絲的錦緞壽衣,在母親用顫抖的雙手為他點燃長明燈的那一刻,安祥地閉上雙眼,結束他六十九年短暫的生命旅程,永遠的離開了我們。愿父親在黃泉路上一路走好,祝父親在天堂永遠幸福、平安!
這就是我的父親,我永遠深愛的父親---一個“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兒孫”的農墾轉業軍人!
(后記:本文第一稿寫于2007年4月,第二稿修改于2018年6月12日。時隔十多年,再次恭出本文進行閱讀并作修改時,依然是淚流滿面、不能自已,心痛的感覺不減當年。謹以此文,獻給為農墾事業作出貢獻的老一輩軍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