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農墾淮海農場農建四師陳列館中,有一把各一米多長的大鍬、扁擔,靜靜地靠在陳列館的展墻上,其銹蝕和斑駁并略帶裂紋的“面容”,記載著曾經的過往歲月。大鍬、扁擔來自健在并已八十歲上下老軍工們的捐贈,這些物件仿佛在敘說著當時萬名農建四師指戰員們千里行軍、屯墾戍邊的歷史,承載著軍墾將士們在建設農場、“三大戰役”歷史進程中的記憶。
在陳列館中扁擔物件不遠處,有兩尊農建四師時期“江大鍬”和“仇大筐”原型的雕塑。全師首批“特等功臣”江希友,在建場治河第一階段21天全勞動日中,共挖土480多方,平均每天22.5方,無人能撼。連隊在一次挖土競賽中,江希友創造了4小時挖土44.6方的記錄,100米遠出土,他經常1人挖供9人挑。仇泉兩次被農建四師評為二等功臣,因在擂臺賽上,他一擔挑走了江希友的4塊垡土而聞名,要知道,那一鍬垡土就是100斤啊,從此“江大鍬”“仇大筐”的名字不徑而走,相繼成為了農建四師時期有名的英雄人物。
想當年在建場初期的那“三大戰役”中,農建四師的將士們,就是用鍬挖,用扁擔挑的大無畏革命精神,涌現了許許多多像“江大鍬”“仇大筐”式的英模人物。正如陳毅元帥所說的那樣,他盛贊農建四師的廣大將士是“皇帝的氣派(當家作主),叫花子的干法(艱苦奮斗)。當時華東軍政委員會兩次給予通報表揚,中央電影制片廠還專門來到農建四師拍攝了專題紀錄片。2017年陳列館二期工程建造時,為更加形象地弘揚農建四師的“艱苦奮斗、不怕困難、團結奮進、無私奉獻”的精神,主辦方還特地建造了這兩尊雕塑。
在農建四師開展的轟轟烈烈的開荒建場時代,廣大將士們用大鍬、扁擔與天斗、與地斗,奪取了“立足、生根、生產”“三大戰役”的偉大勝利。如今我們站在新時代的征程上,同樣需要我們接過他們手中的“大鍬、扁擔”,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沿著軍墾精神的足跡,傳承老一輩革命戰士的初心,去接力、去開拓新時代我們面臨的各項挑戰和奮力進取的偉大事業。
在新征程中勿忘“大鍬、扁擔”,就是要求我們要接過軍墾先輩們的精神接力棒,以腳踏實地的干勁,以舍我其誰的擔當,來為了讓更多的職工群眾能過上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特別是在時下廣泛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教育中,更需要我們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新征程的道路上,無往而不勝。圖為客人們在農建四師陳列館中觀看以江希友和仇泉原型創作的“江大鍬”和“仇大筐”雕塑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