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江蘇農墾經濟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安康幸福。從衣、食、住、行這幾件最實際、最現實的事情看,這種變化是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
衣 五彩霓裳舞翩躚 改革開放前,布匹與糧食一樣實行計劃供應,每人布標一丈六,包括衣帽和被褥。有限的計劃使人們一年難得做一件新衣服。“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就是當年人們穿著情況的真實寫照。那時穿著的衣服是顏色單一,樣式簡單,?色主要是灰、綠、藍,式樣主要是中山裝和軍干服。如今,年輕人早已不知布票為何物,人們的衣著色彩斑斕,替代了過去灰蒙蒙的人群。時裝化成為人們追求的潮流,什么本裝革履的職業裝、瀟灑隨意的休閑裝、青春勃發的超短系列、淑女風范的長裙……真是多彩多姿。
食 注重營養和品味 改革開放前,糧食定量供應實行了三十多年。記得在三年困難時期,能吃上一頓飽飯曾是人們最大的奢望,包餃子是家里最開心的時刻。改革開放以后,逐步取消定量,如今,當年賴以延續生命的糧票已成為“歷史文物”供人們收藏。現在,人們對膳食越來越注重的是營養搭配強調色、香、味,注重品味。肉要吃“放心肉”,雞要吃“土”雞,蔬菜要吃無污染的,買食品要看是否打上了“綠色”的標記。反季節蔬菜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餐桌。在飛雪的冬天,人們如夏天般照樣吃到紅艷艷的西紅柿、綠蔥蔥的黃瓜。
住 安得廣廈千萬間 改革開放以來,農場職工告別了低矮的泥草房,搬出了陳舊的老房子,住進了水衛設施間全的公寓樓,住進自建別墅,人們的居住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據統計,目前農場職工人均住房面積已達40平方米。1200多年前,杜甫的美好愿望“安得廣廈千萬間”今天變為現實。
行 我們的道路多寬廣 改革開放前,行路難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在農場,路窄車少,人們出門飽受顛簸之苦;在城市上班族受盡了公交車上的擠軋之累。而如今,快捷、舒適、方便成了當今交通的主旋律,各種性能優越、調和先進的汽車、火車、飛機、地鐵、輕軌等各種交通工具已經成了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分的一部分。由于交通的便捷,當年只有貴妃娘娘才能享用的南國荔枝,如今也早已進入內地的尋常百姓家。杜牧的詩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可以改為“一機空運滿城笑,眾人知是荔枝來。”
當然,生活質量的提高,還表現在精神生活上的需求增加和娛樂、健身消費的增加。現在新時尚是外出旅游,有的上北京、下深圳,有的游三峽、登廬山,有的到九寨溝、張家界,還有的去港、澳,飛“新、馬、泰”。大背投和等離子早已不再稀奇,電腦筆記本和網絡的迅猛發展,構架起了我們生活的點、線、面。如今,人們關心的早已不是填飽肚子,而是如何“填飽”腦子的問題了。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么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回望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七大以來中國經濟取得的輝煌成就,展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美好的前景,這首《歌唱祖國》是我們此時此刻激動心情的最好寫照。 此時此刻,我們又想起《易經》中的一句格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站在中國發展的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只有自強不息,“又好又快”,才能更好地把握歷史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