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圩不是一個堤圩。
復興圩是一個具有現代化氣息的國有農場,也是江蘇農墾較小的農場。復興圩起初是一個蘆葦蕩,三面環水,歷經滄桑,充滿了傳奇色彩。復興圩起源是江蘇省揚州專員公署副業局于1959年創辦的一個牧場,以繁殖耕牛為主,叫“天燈牧場”,1961年劃給金湖縣境內的運西農場開墾經營,后來根據形勢需要,成立勞改農場,集中關押沿海一帶勞改農場的反革命罪犯,管教干部與犯人一道,割蘆柴,扎蘆把,蓋蘆棚,開荒墾地,種糧食,栽培蔬菜,一邊管教犯人一邊抓農業生產。據史料記載,1962年至1987年辦勞改期間共收押罪犯5557人,有敵偽軍警憲4級、團級、營級以及敵偽區以上的行政人員和軍統、中統特務。為國家穩定,社會的長治久安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歲月滄桑,世事巨變,農場的隸屬關系先后經歷了七次變更,可謂是命運多舛。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復興圩在困境中不斷發展壯大,在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里寫下了不朽的一頁。
1990年再度回歸農墾的時候,農場緊跟改革開放的步伐通過積極爭取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舉全場之力啟動的四個百分百工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對農場基本農田進行了改造和整理。溝渠如網,綠樹成蔭,條田方整,灌排配套,水泥路延伸到每塊條田的田頭。在五十六年的滄桑歲月中,農場干部職工在一片雜草叢生、荒無人煙的湖蕩蘆灘上,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戰天斗地,改造河山,筑圩鑿渠,興修水利,與洪澇病蟲等自然災害作頑強的斗爭;墾荒種植,精耕細作,不斷調整產業結構,推廣新品種新技術,農業經濟效益連年攀升。如今,隨著農業資源整合上市,農業生產邁上了一個嶄新的臺階,新一代農墾人緊跟時代步伐,狠抓農產品質量控制體系建設,使舌尖上的安全更有保障;綠色農產品基地創建,讓農墾的產品綠色營養更健康。
五十六年的風雨兼程,復興圩緊跟改革開放的步伐,乘勢而上,充分利用自然資源,著力發展生態農業、水產養殖業,穩步推進林業發展。同時,興建房屋,鋪筑道路,植樹造林,美化環境,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招引多家工業企業落戶農場,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場區主干道和出場道路寬敞明亮,太陽能路燈一字排開,一到夜晚燈火明亮,宛如一條長龍橫臥在半空中。場部樓房林立,綠樹成行,休閑公園里健身器材齊全,水榭亭臺頗具現代特色,工業園區、苗圃示范區、職工浴室、一站式服務大廳應有盡有。昔日的荒蕪蘆蕩如今已建設成為以現代農業為主,農工商貿全面發展的美好家園。
復興圩是個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