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8月出生的江希友同志,是農建四師十二團一營三連戰(zhàn)士,也是農建四師的墾荒功臣。家住江蘇省灌云縣南城區(qū)的他,家庭成份貧農,勤勞刻苦的勞動習慣,使他具有革命軍人艱苦勤勞的優(yōu)良本質。
1950年,江希友曾參加蘇北偉大的導沂工程,他了解導沂工程,能解決蘇北人民貧困,與自己有切身利益,冒著雨雪地凍,堅持導沂工程,成績超群,立了“一等功”。
1951年于抗美援朝運動中,為了捍衛(wèi)祖國而自動入伍,到了部隊,積極學習軍事,鍛煉本領,提高技術,在某地練兵,以緊張的戰(zhàn)備姿態(tài),參加軍訓,練習爬山,刻苦耐勞,學動作、學技術,時刻準備上朝鮮,去打倒美帝國主義保衛(wèi)朝鮮人民的獨立和自由,曾在練習爬山動作中,第一名爬到山頂,插了紅旗,頗得群眾好評及首長的表揚。
1952年部隊轉到農業(yè)生產戰(zhàn)線上,在建場治河任務中,挖土成績大,綽號“江大鍬”。建場第一階段二十一全勞動日,共挖土七百多公方,單挖未挑,平均每天二十二點五公方。連隊有一次測驗他挖土成績,四小時挖土四十四點六公方,他經(jīng)常一人挖供五人挑。一百米達出土一人挖,供九人挑,連隊送他一個綽號:“江大鍬”。
江希友同志,由于喜好勞動,接受過去導沂的經(jīng)驗,專心鉆研勞作,在建場第一戰(zhàn)役中,創(chuàng)造了合理化、科學化、先進的挖土新方法,他首先掌握了挖土要領,挖土時,人身前俯,左手握鍬拐,右手抓鍬柄,鍬插土稍傾斜直下,左腳蹬鍬騎拐,鍬頭放陡,挖土七寸對方,一尺四寸深度,每鍬足有六七十斤,多的九十幾斤。手腳全用力,一股勁向下蹬,一直到鍬拐,兩手略向前推,緊緊握住鍬拐,左手捺,右手撬,土就容易裂開,端鍬平,上不冒,下不掉,不拆腳土,遇到硬土不易挖時,一邊蹬鍬,一邊晃動鍬柄,將鍬左右搖動,土就容易裂開好插下鍬。裝土時,根據(jù)人力決定塊子大小,合理使用勞力。勞動組合,做到人力工具不閑,鍬筐一致,富有整體觀念,不保守,創(chuàng)造了挖土經(jīng)驗方法后,及時建議領導,推廣他的挖土新方法,不僅班里學習,工程速度快,組織全營全團代表參觀,推動了工程大大地進展。他在施工中,情緒一貫旺盛,辛勤的勞動,看到其他同志情緒不高,精神疲勞時,就提出鼓動口號:“你來挖,我來挑,看誰本領高”,“大家快,大家挑,不要把我大鍬凍死了”,激發(fā)了全班同志挖土情緒。
堅韌頑強,克服困難。挖土期間,手上挖起血泡子,肩上挑出紅腫來,班里同志勸江希友休息,他說:“挖好排水溝,好長棉花、麥子,增加祖國財富”。他深刻認識社會主義幸福生活,要靠我們勞動生產創(chuàng)造出來,以拖拉機新式生產工具,配合人力勞動,目前困難,嚇不倒我們,用我們智慧、技術、勞力,可以戰(zhàn)勝一切困難。
正因為江希友發(fā)明的“‘江大鍬’挖土法”在全農建四師的成功推廣和在水利戰(zhàn)役中的優(yōu)良表現(xiàn),1953年3月17日,他被農建四師表彰為"特等功臣"。并成為淮海農場建場60周年的10大知名人物。圖一是江希友在水利工地作挖溝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