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排水,現在的人只是說開動電站就可以了,就是再大的水,一天下來就顯成效,方便得很。但如果說這樣的排水任務放在1953年,也就是淮海農場建場才一年的那個時候,又是一個怎樣的體驗呢?
翻開1953年12月1日第162期《生產戰線報》第3版由軍墾戰士高雅飛采寫的文章,上面就很清楚地記載了那個時候,農建四師的軍墾將士那次難忘的排水經歷,這個經歷無論現在對曾經參與排水的老軍墾戰士來說,還是對沒有經歷甚至沒有聽說過的現代青年人來講,都是一筆在我們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財富。當時刊登的全文如下:
說對十團二營頭莊工作站圍河,原來只有寬八公尺,深一點五公尺,底寬兩公尺。為了引進甜水,便利吃用,防止火災等,團營領導上決定,將它放寬為十公尺,深二公尺五,底寬兩公尺五的較大河流,這工程交給全營的勇士們去完成。可是真不湊巧,老天不幫忙,近幾日來連續下雨,下了三四天不住點。各處雨水都流到河里了,白茫茫的有七公寸深。要挖泥先把水戽掉才行。恰巧!各連的水車被三營全部借去。打壩戽吧,不行!戽上兩天兩夜也戽不完,不頂事;面臨著實際困難,而急需施工。最后梁營長向直屬營借來一部水車,安置在圍河的東北角,已是十一月二十三日,太陽西斜傍晚了。營決定由四、六連各派八名堅強能干的勇士們,組織突擊排水組,要求連夜把水排完,便于明日開工。
這突出排水組由戰士曹永富、郭萬富、周兆祥、朱學仁、唐士州、干部楊永能、楊甫義具體負責。采取“記時制”方法,輪流換班,做到息人不息車。
晚飯后,曹永富、郭萬富、陳敢、周永祥赤道腳先打前鋒,上了水車只是踏!“水機槍”“骨碌骨碌”的響起來了,抽出來的水頭直穿,水花四濺,排水戰斗就這樣開始了。……
斗大的月亮從東方出來了,他們緊張的踏著水車,左腳前進,右腳緊跟,他們說說笑笑,打著號子,有時不約而同高唱著:“……我們勞動的熱情高萬丈,我們戰士的意志堅如鋼,保持榮譽建設農場,為農業建設樹立榜樣。”多好聽啊!車聲,遠處的拖拉機聲伴和著,勇士們渾身是勁,“兩個鐘頭到了,該咱們來了!”這是小鬼唐士州說的,曹永富等下來,他們來換替了。
唐士州他們這一組人都穿上雨衣擋霜,他們還是那樣樂觀,勇士們以高度的責任心,加快強度來抵抗寒冷嚴霜向他們侵襲,沒有一個同志從牙縫里露出一個“苦”字來,勇敢的車著!車著!三組下,四組上,輪流勞動著,“時鐘短針指著二點、三點……五點,天亮了,水也車干了。”勇士們愉快地笑了,每個同志的雨衣上,卻鋪著一層霜,高喊著:“利用了,任務百分之百完成了!”
開河大軍來了,揮著勞動工具說:“記績的時候,給排水組同志報功登紅榜,大大的表揚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