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21日出版的東方生活報第4版《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故事》專欄上,刊登了一篇淮海農場宣傳科科長陸軍采寫的《吃一頓飯,住到一起就算結了婚 堅持運到,夫婦年逾八旬仍健康》的文章。從錢德明和姚靜珍結婚寫起,到婚后相濡以沫的生活,再到老人如今通過堅持鍛煉,保持健康的體魄為中心來寫。文章讀后令人感動。自去年陸軍開始寫金婚故事以來,已在報上刊登了 9篇金婚故事和 7篇整版人物專稿。以下是全文內容。
在射陽縣淮海農場社區的廣場、菜市場、馬路上,可經常看到有這么一對頭發花白的夫婦,丈夫總是在前邊走,妻子躬著腰在身后三五米遠跟著。這是由于妻子視力差,丈夫總是在前面用自己的身影給老伴帶路。
這對夫婦就是淮海農場社區振興小區86歲的錢德明和83歲的姚靜珍,他們已經一起攜手走過了60多年。
射陽到崇明 騎車坐船回家結婚
錢德明原是江蘇南通崇明縣人(現為上海市崇明區),3歲時母親去世,父親隨后出外謀生,錢德明就隨祖父母一起生活。
也許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緣故,錢德明早早地就幫著祖父母的家庭豆腐作坊制作豆腐卜頁,只讀了3年小學。
15歲那年,錢德明只身闖蕩上海,到資本家的小工廠里當學徒,做了兩年制作紅木家具的手藝。1949年,小工廠倒閉,錢德明回到家鄉幫祖母賣起了臭豆腐。
1952年,在國家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中,21歲的錢德明應征入伍,后隨著戰局的變化,錢德明所在的102師改編成農業建設第四師,來到黃海灘涂建設淮海農場。
在轉業來淮海農場前夕,祖母怕錢德明在外地結婚成家不便回來,便同姑母一起做主,把姑父前妻的女兒姚靜珍介紹給了他,并一再關照,一定不要找外邊的姑娘結婚,否則就不要回來。
1955年,錢德明向部隊請了13天的假,用平時節省下來的錢買了輛半新的自行車,騎了兩天車,坐了一天船,回家與姚靜珍舉行了簡單的婚禮。由于是親戚關系,沒有彩禮也沒有儀式,兩人吃了一頓飯,住到一起,就算是把婚結了。
命運多舛 病魔考驗他們的愛情
錢德明回憶說,他來到農場時,由于當時識字的人不多,他先后擔任連隊班里的記分員、統計員、植保員、掃盲業余老師、營部文書和會計等職務。
妻子姚靜珍在結婚一年后也來到了農場,做挖溝植棉種稻等農活。結婚后他們先后養育了一女二男共三個孩子。第三個男孩6歲時,患結核性腦膜炎住院半年,由于當時醫療條件差,落下了智殘的毛病。
禍不單行,這邊小孩的病還沒有治好,那邊錢德明就因為多年來夜以繼日的工作,加上抽煙和不喜運動,一次咳嗽時痰中帶血并跌倒,經醫生診斷患上了嚴重的肺結核。
從此,家中的重擔全部落在了姚靜珍的肩上,她既要在家照顧小孩,又要經常走10多公里路去醫院看望陪伴老伴,其中的辛勞和煎熬可想而知。
錢德明住院治療2個月,病情絲毫不見好轉。幸虧主治老中醫跟錢德明講:“治你這個病沒有特效藥,建議用步行鍛煉健身來增強體質,抵御病癥。”
惦記著會計工作和家庭事務的錢德明,在住院期間就拖著病體從挪步開始,堅持跑步,并漸漸加量。就這樣堅持了3個月后,錢德明感覺手腳有勁了,精神也大為好轉,又過了一段時間,加上用藥調理,就基本康復了。
先他十年退休的老伴姚靜珍,本以為可以好好地享受生活,卻因心律不齊和心跳過速也住了兩個月的醫院。
在藥物治療不見效果的情況下,錢德明就動員老伴跟著自己一起跑步,沒曾想還真把姚靜珍的疾病控制住了,身體漸好的姚靜珍更是興奮不已,逢人便說:“這跑步還真健身,不但吃東西香了,晚上失眠的毛病也沒有了。”
堅持運動 退休20年不曾住院
在淮海農場,要說鍛煉健身的模范夫婦,非錢德明夫婦莫屬。30多年來姚靜珍跟在丈夫身后如影隨形跑步的經歷和相敬如賓的情感,特別是一次也沒有紅過臉的夫妻之道,令農場社區的許多居民羨慕不已。
錢德明退休后,把家搬遷到農場小城鎮中來,因為這里的健身環境和人文氛圍,正是錢德明所喜歡的。一有時間,錢德明就會帶著妻子在廣場或是柏油路上速走,即使是下雨天,也要堅持在辦公室長廊下來回慢跑。由于錢德明夫婦一直注意運動和鍛煉,最近20年以來,連感冒咳嗽都很少發生,更不要說住院了。
每年農場組織的免費體檢,錢德明夫婦身體的各項指標都正常,“三高”等老年人易患的疾病全都沒有,其他老人好生羨慕,紛紛前來“取經”。
“現在早晨6點起來我們就去廣場跑步半小時,早餐過后,再去廣場跑半小時后上街買菜。”錢德明開心地說,“我喜歡看報,又喜歡打小麻將,她不是坐在桌前靜靜地擇菜,就是陪著看我打牌,有時我還經常與老伴說報上的趣事或健身的話題呢!”
“我背駝,視力又差,我家老錢每次出來都是他在前邊帶路,跑步盡量到廣場或是路上車少的地方。”姚靜珍說,“這么多年來,跑步已經成了我倆雷打不動的運動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