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2018的時光已悄然而去,充滿希望的2019年即將來臨。歲歲年年,無論身處何種境地,每個人都會留下生活的痕跡,都會盡其所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回顧2018,有收獲、有驚喜、有感動。過去的一年,雖然忙忙碌碌,好在未忘初心,依舊用文字和相機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享受文字和攝影帶來的樂趣。“忙并收獲著,累并快樂著”成了心中的主旋律,常鳴耳盼。
4月18日,我在整理圖片時,突發靈感,何不用這些精美圖片制作成美篇相冊,讓曾經在淮海工作和生活過的人看看,改革開放40年來,淮海農場翻天覆地的變化。說干就干,可是僅自己拍攝的圖片還不夠,于是到宣傳科,到網上去尋找圖片。在制作過程中,又突發奇想,將【請到天涯海角來】這首歌重新填詞,改成了【請到淮海農場來】,還寫了一句,歡迎感興趣的朋友跟著音樂試唱。經過十多天的精心創作,一本整整100幅圖片,配有4000多文字的《美麗淮海我的家》美篇相冊制作完成。五一勞動節一大早,我將美篇發布到朋友圈。一千、二千……看著點擊量每天成千的增長,創作時的辛苦頓時煙消云散,不到一個星期就突破了一萬大關。為了將美篇盡善盡美,不時地更換圖片,如今的美篇名修改成《醉美淮?!?,目前的點擊量是13738,被588人分享過。
這一年,是征文寫的最多的一年,七夕征文、父親節征文、獻血征文。今年恰逢改革開放40年,我采寫的《從走路出行到開車旅游》先后被《江蘇農墾人》《東方生活報》和《射陽日報》刊登。其中《住進小別墅 紅火日子過起來》一文在江蘇農墾征文比賽中榮獲了三等獎?!尔}城晚報》我家這40年專欄,整版刊登了《從人力到全程機械化作業—淮海父子農工親歷40年農業巨變》的文章,通過父子兩代人的敘述和新老圖片,反映出淮海農業巨變和如今的幸福生活。這一個整版,實現了零的突破。
7月的一天,我到六垛郵政局去找報紙,郵遞員告訴我說:“臨海鎮有位72歲的老人樊為忠,是名農業技術推廣站的一名農藝師。退休后他仍堅持服務農民,我認為樊老的事跡值得報道一下,你能否去采訪一下?”聽了他的介紹,我果斷地答應了他。于是我采寫了《七旬農藝師歷時10年培育新稻 致富一方》和《射陽一對老兄弟熱心國防:自費20萬維修軍民聯用橋》的文章,被《鹽城晚報》刊登。近年來,我采寫了農場外的王復軍、周友斌、陸永芳等人的先進事跡的文章,在報刊上發表。
去年,我第一次參加無償獻血。自前年7月,我加入鹽城市紅十字會無償獻血志愿服務隊以來,一次都沒有參加過志愿服務,每次在群里看到其他志愿者將服務時的圖片發到群里時,很是羨慕。去年12月1日,我在獻血車上做志愿服務時,得知他們的獻血量都達到了上千毫升,頓感他們太偉大了,便毫不猶豫地挽起袖子獻了300毫升的血。
自前年和去年,我88歲的父親兩次患腦梗住院,如今老爸跟個孩子似的,正常都是我和我大姐夫照顧,要想寫稿只能利用早晚的時間。老公是農業單位的一名管理人員,每到大忙季節,早晨四點多鐘就要趕到單位,等他上班后,我便打開電腦做事情。去年,在各網站、報刊上發表了97篇文章,是歷年來最多的一年。
回顧2018,心中充滿了感恩,感恩生活給予的一切,感恩朋友們對我的支持與信任,感恩認真修改我稿件的每一位編輯老師,真誠地謝謝你們!
2019年我會加倍努力,用一顆感恩的心對待生活,不忘初心,用喜愛的文字記錄下豐富多彩的生活和身邊的好人好事,用心過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