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時節,新疆天山南北的甜菜相繼進入大規模采收期。經過中糧集團旗下中糧糖業管理體系的自動測算,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新源縣的甜菜糖分達標,當地全國勞模、種植大戶王建軍迅速組織自家農業合作社展開采收工作。很快,近萬噸甜菜將從田間送入中糧糖業新源工廠車間,加工成為一粒粒白糖,抵達百姓舌尖。
今年已是王建軍與中糧糖業合作的第13個年頭。依托包括種植規劃、種植服務、農技輸出、數智農業、農業金融在內的“五位一體”現代智慧農業管理體系,王建軍承包的2000多畝甜菜田再次實現豐收,畝產同比提高10-15%,可增收約60萬元。
像王建軍這樣實實在在感受到豐收喜悅的種植戶,在中糧體系中不可勝數。近幾年來,中糧糖業立足新疆、內蒙古等地的特色優勢資源,基于當地農情,堅持創新引領,將產業鏈條延伸到田間地頭,探索構建了“五位一體”現代智慧農業管理體系。通過這一體系,先進機械、數字技術助推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形成了以龍頭企業為帶動、以訂單農業為牽引、以產業振興為抓手,高效利用農業資源并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新模式,為農業現代化實現路徑貢獻中糧方案。
機械賦農豐收增產
在中糧糖業位于新源縣阿勒瑪勒鎮塔克爾布拉克村的甜菜種植基地中,農機手們熟練地操作著收獲機穿梭在綠油油的田地里,打葉、切頂、起挖等工作一氣呵成。不一會兒工夫,地頭上甜菜堆積如山。
機械化收割大大縮短了采收時間,也讓甜菜產量逐年提升。望著長勢喜人的甜菜和忙碌的豐收場景,53歲的王建軍喜上眉梢:“今年我們2000多畝地全部種植甜菜并采用機械作業,收獲期一天就可以收300畝,省時、省事又省力,效率是人工的100-150多倍。”
享受到農業機械化服務的遠不止新源一地。在距離新源縣約200公里的昭蘇縣,中糧糖業擁有約8萬畝甜菜種植基地。在“五位一體”現代智慧農業管理體系中的“農技輸出”助力下,甜菜播種、田管、采收、裝車均通過機械完成,實現穩定增收。
程建濤是昭蘇縣甜菜種植大戶和農機大戶,也是中糧糖業的“老朋友”。據他介紹,當地甜菜種植已實現了全程機械化,播種機、苗床整地機、采收機等農機的使用,大幅提升了甜菜播種的速度和質量?!安シN期,由中糧糖業進行統一選地、機械播種;到了生長期,中糧引進的一體式噴藥機、無人植保機、碎土除草一體機等農機會參與作業,成為田間管理的主力。”用程建濤的話說,現在人工田管,已經從“必選項”變成機械化作業的“補充項”。
中糧糖業相關負責人介紹,2003年至今,中糧糖業累計投入4.1億元進行農機裝備示范,創下了16個國內首次引入。尤其是苗床整地機、大型預切段式種植機、全自動采收機等成套裝備已成為業內標配。
先進裝備大幅改善了經營效能,真正讓甜菜產業成為農民增收的“甜蜜事業”。中糧糖業甜菜糖部原料部副經理齊樹森算了一筆賬:播種期,中糧糖業引入衛星導航精量化播種機,實現了合理密植,畝產提升1.5噸,增幅達到45.8%;出苗期,推廣苗床整地機,出苗率提升40%,相當于降低200元/畝的補苗費用;采收期,引入全自動采收機,損失率降低3%。一增一減之間,全程機械化為農民帶來500元/畝收益。
通過中糧糖業“引進-推廣-統籌”三步聯動,截至2022年底,農機使用已經覆蓋112.3萬畝農田,整體機械化率達83%?!疤貏e是甜菜,已做到種植全過程100%機械化,處于國內領先水平。”齊樹森表示。
為提升機械化的覆蓋率,推動產業整體進步,中糧糖業加大力度優化資源配置,著力扶持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發展。截至2022年,已經促成了1060個種植合作社、112家農機合作社的深度合作,形成了總裝備金額20億元、專業農機手3800余人的社會化農機裝備力量,原料拉運車輛排隊時間由48小時縮短至4—6小時,農機手收益普遍提升30%,有力地推動全行業農業現代化。
廣袤田野成“第一車間”
中糧糖業所構建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把種植戶從傳統的自行選地、選品種、選農資、貸款、找農機等繁瑣的準備工作中解放出來,成為了專注于農業生產、持續提升種植水平的新時代農人。但僅靠這一點,既不足以改變農業管理“憑經驗”、“拍腦袋”的模式,也不能克服農業種植與工業生產“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弊端。如何讓農業具備標準化和同步化特點?如何做到產品全周期管理、可追溯控制和高效科學決策?
中糧糖業聚焦農業科技現代化,經過8年探索,利用“五位一體”現代智慧農業管理體系的“數智農業”環節,讓田間成為“第一車間”,依托數據規劃農事,使農業種植可以進行計劃管理和標準化運營。
數智農業包括“種植管理數字系統”、“農情監測數字系統”和“輔助決策智慧平臺”三大板塊,涉及從種植到收獲的15個農事環節,覆蓋全國145萬畝農田,其中甜菜62萬畝,年均可產生21.1萬條核心數據、累計487萬條種植管理數據。
如果將機械類比為農事生產中的工具,借助氣象、遙感衛星、導航衛星、GIS(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等搭建的數字系統則堪稱提供決策的“大腦”。它為企業、農戶不斷提供智能種植方案和農事指導,也為無人機等農用機械的精準高效作業開出“處方”,實現對農地資源、天氣信息、田間管理等農業經營核心要素可視化、“一賬通”。
在昭蘇縣種植基地內,程建濤在手機打開了中糧糖業種植管理數字系統APP。據他介紹,該系統不僅可以簽訂訂單合同、進行信用評估、查看地塊信息,“農事管理模塊”還會記錄各項農事管理信息、跟蹤甜菜的生長狀況,提供用水、用肥及病蟲害防控建議。種植戶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遙感衛星幫助進行巡田和監測甜菜長勢,“日巡千畝地”已成為現實。
在天氣預測、災害防治方面,“五位一體”現代智慧農業管理體系則將傳統農業“靠天吃飯、成事在天”,轉變為如今的“看天備飯、知天而作”。
動動手指,衛星地圖、兩小時天氣情況、災害預警便躍然眼前,農情監測數字系統猶如一位有預知功能的農業守護者,幫助企業、種植戶降低風險,減輕損失。在智慧大屏和手機上,系統可對指定地塊的氣溫、降水及作物關注的特定氣象信息進行實時追蹤,評估作物長勢情況;同時,綜合土壤、氣象、長勢等信息,對未來15天內可能出現的氣象、病害進行提前預警,及時干預,確保農事活動精準有效。
一項項新技術的參與,解放的不僅僅是勞動力,更提升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和效益。中糧糖業“五位一體”現代智慧農業管理體系,聚焦田間地頭“第一車間”,實現了全生產農業環節各項生產要素的線上管理,讓農業從“靠經驗”變為“靠數據”。新技術與農業生產深度融合,從源頭蓄積高質量發展動能,為實現農業關鍵信息和工業運營管理互融互通提供了“中糧方案”。
“職業農民”成鄉村振興帶頭人
科技的應用賦予了農業更高的智慧和效率,也對種植戶提出了更高要求。為培養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中糧糖業探索建立包括技術指導、教育培訓、生產扶持等方面的培訓機制,把種植戶納入工廠的職業發展體系。
在中糧糖業的各個工廠中,有著一支特殊的原料員隊伍,共1376人,其中,甜菜原料員606人。他們經驗豐富,多才多藝,包括高中級農藝師33人、農技員137人;他們身兼多職,亦師亦友,既是原料員,也是宣傳員、農技員、戰斗員,在農業生產的各個關鍵節點手把手教農戶怎樣選地、如何種地、怎么增產。
春節前后他們是“宣傳員”,承擔起車間主任的職責,走家串戶推廣種植技術,結合年度銷售預測和收益分析,落實原料面積;在3-9月種植期,他們是“農技員”,猶如工廠中的班組長,在田間地頭進行“第一車間”的生產調度,結合數智農業系統為農戶提供“保姆式”服務;到了收獲期,原料員們又成為幫助顆粒歸倉的“戰斗員”,化身車間調度主任推進產銷協同,搶抓采收窗口期、調度車輛、降低損耗。
除了原料員的技術指導,為讓更多傳統種植戶與現代農業同向聚合,成為“職業農民”,中糧糖業通過發放種植手冊、入職培訓、在崗培訓和職業提升等多元化培訓方式,在“甜蜜農業學堂”授課的同時舉辦技能比賽、授牌發獎、發放工服,加深與種植戶黏性,增加他們的歸屬感,提高種植積極性。
工廠與種植戶建立了手心手背的利益連接關系,培養的“職業農民”們也成為帶動鄉親致富的“排頭兵”。今年,程建濤與中糧糖業簽訂了3400畝甜菜農業訂單,還另外帶動兩戶村民種植了690畝甜菜,實現就業增收。
如今,中糧糖業已建立了1186個各類農業合作社,帶動10.2萬戶農民就業,培養了一批職業農民,每年支付甜菜原料款18億元,總原料款42億元,為當地鄉村振興不斷輸入新動能,也為加快現代農業轉型打下堅實基礎。
通過提前謀劃農業生產關鍵場景的科學化、智能化、少人化和精細化管理,中糧在實踐中有效化解農業經營中小戶多、地塊小、經驗老、收益難等問題,引領了甜菜、番茄等相關產業發展。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糧扎根農業產業,發揮“鏈長”企業作用,以訂單農業和創新管理體系為牽引,推動各生產主體和要素深度融入現代農業產業全周期經營中,讓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千家萬戶的種植戶同頻共振、協力向前,構建了新型農業關系,推動了農業生產持續變革,為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初級樣本。
來源:中國經濟報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