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國家的命脈。一粒種子很輕,輕到放在手掌上,都很難感受到它的份量;一粒種子很重,重到承載著人民的飯碗安全和國家的糧食安全。從曾經的5億多人吃不飽,到如今的14億人吃得好,我國取得“糧安天下”這一歷史性成就的背后,飽含著一代代育種人的心血與汗水、辛勞和付出。江蘇省大華種業集團有限公司育種研究院淮安研究所小麥育種中心的一群娘子軍就是其中的一分子。她們幾十年如一日,一心撲在育種事業上,用女性特有的柔韌和堅守,綻放著新時代的光彩和芳華。
校園到田園,書海到麥海
“我們育種中心現有工作人員11名,其中女性8名,占比72.72%,她們中年齡最大的53歲、最小的43歲,都是一畢業就過來從事育種研發工作的。每年承擔各類科研項目50余個,先后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1項、省級農業重大創新項目1項、省重點研發計劃2項,省揭榜掛帥項目2項,省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項……”提起這支隊伍,育種研究院副院長滕志英臉上滿是驕傲。
都說嬌滴滴的才是女兒家,但是認真工作起來的她們可都是個頂個的女漢子,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與她們相伴的是膠鞋和工作服。遇上暴雨等特殊天氣,別人都是往家跑,她們則是迅速往田間和曬場趕,就是為了能確保研發材料的安全性。有人說“吃稻粒”是育種人的“職業病”,在田間地頭,不僅僅是稻粒,常常能看見她們不經意間抓起麥穗、取出麥粒就放入嘴里“嘗一嘗”,來判斷軟硬度、甜度、面筋活性等。麥子在地里一天一個變化,她們在地里一待就是幾個小時,就是為了能準確無誤地記載品種的特征特性等基礎資料,冬日的寒風、夏日的驕陽,她們的皮膚從白皙到暗黃再到黝黑,但始終無怨無悔,默默地擔當著麥田“守望者”。
一塊試驗田,就是一考場
在育種技術員的辦公室,每個人的辦公桌里都有滿滿一抽屜的筆記本,大概是經歷了歲月的洗禮,又或是連續的翻閱、反復的摩挲,這些本子從外表看上去顯得破舊,但大家確視若珍寶,翻開這些年代感十足的本子,有的是編號、序號,有的是密密麻麻的標點、符號,有的寫著寫著后面就沒記錄了,有不少還沾著泥土。她們解釋說,育種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配制雜交組合到后代選擇、中間試驗再到品種審定等等,每一步都要做好記錄,能一直記錄著的編號就是代表這個品種一直在通往成功路上的品種,而忽然斷了記錄的則代表這些編號的品種在經歷一段時間后失敗了,像有些沾著泥土的本子,可能是她們在雨天記錄過程中不小心摔倒所致的。說到這,有人迅速舉起手中的本子,下意識地還原當時的場景:“感覺要摔倒了,要趕緊把拿本子的那只手舉起來,衣服能濕,本子是絕對不能濕的……”
一個優良品種,從開始雜交培育到最終審定誕生,往往需要10到12年的時間,對技術員們來說,一塊試驗田,就是一個考場,在育種中心近300多畝小麥試驗田里,遠遠看上去相似的一畦一畦麥田內,每年都種植著成千上萬份育種材料。在這個過程中,女性獨特的細心被她們發揮得淋漓盡致,作為種子的“裁判員”,從上萬份材料、上萬組數據中逐項調查、逐條記載、潛心研究。這些本子既是她們選育廣適、高產、多抗新品系“優等生”的證明,也成為她們每年向單位提供高質量的基礎種子、實現自育品種種子生產向原種化邁進的答卷。
20多年來,這支巾幗團隊先后育成了“華麥”系列品種近20個,其中5個品種通過國家審定,選育的小麥品種“華麥11”因中抗赤霉病、高抗白粉病、優質強筋,被農業農村部推薦入選《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2023年)》,該品種也成為江蘇農墾首個通過國家審定的優質強筋多抗春性小麥品種。該中心育成的小麥品種累計推廣面積在3000萬畝以上,獲植物新品種權9個。
禾下乘涼夢,一夢逐一生
手拂麥浪,她們如今一出手就能知道眼前這一畝麥子能抗幾級風、能產多少糧。在種子科研工作任務繁重而艱巨的情況下,她們始終注重“老帶新”、傳幫帶的梯次人才培養體系。在這里,新同志虛心請教、老同志傾力傳授,將小麥新品種的選育和新品種、新技術的示范推廣有機結合起來。結合承擔的國家、江蘇省小麥新品種展示、區試試驗項目實施,利用專刊、畫冊、報告會、新品種現場觀摩會等多種方式,開展了大規模的宣傳活動,試驗的質量不僅受到省內外專家的一致好評,還為育種科技成果的推廣和農業科技知識的普及作出了積極貢獻。
從青蔥少年到鬢染華發,育種對于她們來說,不是一串串枯燥的數字,而是一份份沉甸甸的責任。她們的夢想和情懷就是培育出“高產、優質、多抗、廣適”的優良種子,端牢中國人自己手中的飯碗。
每一個良種的育成,每一株麥苗的茁壯,每一片農田的增收,都記錄著她們前行的腳步、揮灑的汗水、迸發的智慧。20多年間,她們努力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現有正高職稱1人、副高職稱3人、中級職稱7人,有1人成為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專家、1人榮獲農業農村部勞動模范和全國五一巾幗標兵稱號,2人獲評江蘇省“333”第三層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中心成員發表各類科技論文30多篇,所在單位先后榮獲農業部農牧漁業豐收獎“三等獎”、江蘇農墾“三八紅旗集體”、“五一巾幗標兵崗”、江蘇農墾巾幗建功標兵崗等多個榮譽稱號。
她們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執著于育種和強“芯”,她們何嘗不是中國糧倉中的一粒“種子”,始終扎根土地、不懈生長,只為麥浪翻滾、稻谷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