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濱淮農場在仿生態甲魚養殖成功的基礎上,繼續探索如何高效利用場內的零星小規模水面資源,創新開展50畝的“稻鱉共生”種養結合模式。
與當前的大部分的稻鱉養殖模式有所區別,濱淮農場把小規模養殖池塘與農田進行種養結合,通過農作物和水產養殖品種合理化配比,尋求自然平衡,構建農作物與養殖品種互利共生系統,從而減少化肥、飼料的使用量,提升養殖水產品和種植農作物品質。還利用農田作物和土壤的吸收、過濾功能,構建稻田-池塘循環水養殖系統,實現養殖尾水的凈化利用。
“我們按照稻田、水面3:1的比例進行搭配,共投放1萬余只甲魚。在養殖塘和稻田之間用溝渠連接,既能用于平衡兩邊水位,實現水的循環流動,又能給甲魚來回活動提供通道?!别B殖中心主任李德前介紹說?!罢麄€種養過程中,水稻不打農藥、不撒化肥,甲魚喂養冰凍活魚,保證水稻和甲魚的綠色化、生態化。此外,還做好了防逃、防盜設施,確保甲魚的安全。”
在這種模式下,稻田在生產糧食的同時,還發揮著濕地的功能,為甲魚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活動空間,稻田中的蟲子也是甲魚的天然的餌料,而甲魚的糞便能夠為水稻生長提供有機肥。同時甲魚在稻田中活動有助于疏松土壤、抑制蟲害發生,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水稻的生長。當前,水稻已進入成熟期,預計產量在700斤左右;甲魚存活率達到95%以上,平均重量在3個月時間增長了3兩多。
水稻田模擬了甲魚的自然生長環境,甲魚在生長過程中攝食稻田里的天然餌料,甲魚的活力更強,其品相、口感和野生甲魚幾乎相同,受到消費者的追捧。利用水稻和甲魚之間的互利共生關系,大大提高水稻和甲魚的品質。同時,該模式通過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了農業面源污染,實現養殖尾水循環利用,有效推動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